請問中藥要如何調養身體
如果呼吸系統(氣管之類滴)不好該使用啥種中藥及如何使用
又有哪些中藥可以安定神經方面呢?(失眠)
一、百合銀耳羹
【材料】百合30克、白木耳10克、枸杞10克、柳橙1個、冰糖15克、水5碗。
【作法】百合、白木耳用溫水浸泡30分鐘,柳橙剝皮備用;百合、白木耳置入鍋內,加5碗水煮約20分鐘後,加入枸杞續煮10分鐘;再加入冰糖待溶化後,將柳橙切丁放入鍋內攪拌即可。
【功效與服法】養陰潤肺,益氣生津。可當點心吃。
【說明】百合能潤肺止咳,用於肺燥或肺熱咳嗽及熱病後餘熱未清、多汗等症。乾燥過的百合先以溫水浸泡,而過程中須換水1~2次,可減少百合的酸味;白木耳又名銀耳,能生津、潤肺、滋陰、益氣,用於肺熱咳嗽、肺燥乾咳等症。白木耳可用冷水泡開,去除蒂結並撕成小塊,可縮短烹煮時間;枸杞有滋養腎陰的功能;柳橙含豐富的維生素C、B1、葉酸、果膠、生物類黃酮等,可保護細胞、增強白血球活性。溫熱服用時,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若無柳橙,可用葡萄柚或梨子代替。
二、川貝梨露
【材料】川貝5克、梨子1個、冰糖15克、玉米粉1茶匙、水3碗。
【作法】川貝磨成粉備用。梨子削皮後切丁,置入鍋內,加3碗水煮約15分鐘;放入川貝粉、冰糖攪拌溶化,再加入調勻過的玉米粉,邊煮邊攪拌成些許糊狀即可。
【功效與服法】滋陰清熱,潤肺化痰。每天吃一份。
【說明】川貝能止咳化痰、清熱散結,用於肺虛久咳、痰少咽燥等症;梨子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用於燥咳或熱痰咳嗽等症;川貝梨露也可做為平時保養氣管的甜點。
秋分之後,是寒熱交替的時節,氣由熱轉涼,溫差變化大,稍有不慎容易使人罹患呼吸道病症。此時,流行性感冒開始肆虐,呼吸道過敏症復發,甚至SARS也蠢蠢欲動。尤其是平常就容易感冒的人,在這個季節更應做好氣管的保健.
另外中醫的特色,也就是藥膳食療的保養方面。以下介紹:如「冬蟲夏草燉鴨」,用鴨肉300克、冬蟲夏草15克、料理酒50cc、加蔥薑一起燉,可防治氣喘。另外也可用黃耆、黨參、人參、山藥、紅棗、麥冬、枸杞等燉其他食品同樣可保養身體,預防感冒,避免氣喘發作。尤其最近SARS猖獗,在強調增強免疫力同時,服用上述一些補氣、補血、滋陰、補陽的中藥材,能使氣喘患者有強健身體、預防病毒感染的作用。
喝藥茶、泡藥澡 中藥減壓煩惱拋
壓力人人有,有人聽音樂放鬆情緒,有人泡澡舒暢筋骨,也有人選擇喝中藥減壓茶,或洗個減壓藥浴,把煩惱全都拋到腦後。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中醫科醫師李靜姿提供的減壓茶飲及減壓藥浴,可用來緩解緊張性腹瀉、失眠、憂鬱及頸背痠痛等症狀。就緊張性腹瀉來說,通常是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嚴重時甚至一吃東西就往廁所跑,令人煩不勝煩。
此時,她建議可喝五厚茶來改善症狀。五厚茶是厚朴三錢、五味子三錢、烏梅三顆、雞內金一錢、肉荳蔻兩錢,以五百西西沸水沖泡,放冷後飲用,可安定神經,緩解腹痛、腹瀉。若要泡藥澡,可以同分量的薄荷、陳皮、木香、防風、生薑及肉荳蔻,加水煮沸,等水溫稍降,再加入數滴洋甘菊精油、薰衣草精油提味。泡澡不宜太久,以免皮膚脫水。
改善失眠的茶飲方,可取適量紅棗及靈芝加水煮沸,放涼後早晚飲用。若合併有貧血心悸,可加酸棗仁、桂圓肉一起煮來喝。在改善失眠的藥浴部分,可用夜交藤、合歡皮、桑葉、丹參各八錢,加水煮沸放溫後,再加入兩滴薰衣草精油使用。
若有憂鬱傾向,容易出現煩惱、緊張、心慌、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狀,且動不動就因小事而情緒波動者,可用合歡皮、山梔子、石昌蒲、淮小麥、紫蘇葉等加水煮沸,放溫再加入兩滴橙花精油後泡澡。
如果飽受頸背痠痛困擾,除予以適度按摩熱敷外,也可以馬鞭草、香茅、檸檬片泡茶來喝,或用九層塔、玫瑰花及馬鞭草煮沸後放涼泡澡。
**認識中藥材
全蠍
1.驅風鎮痙、解毒散結、降壓。
2.治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風濕痺痛、偏
頭痛。
合歡
1.味甘、性平。
2.合歡有安養五臟、平和心志的功用,同時也能和血、消腫、
止痛。
合歡皮
1.解鬱、活血、止痛、強壯、興奮、鎮痛。
2.治失眠、胸悉、筋骨作痛、活血消腫、經閉、跌打瘀腫。
地骨皮
1.清虛熱、涼血、降壓、止咳、堅筋骨。
2.治虛熱、癆熱、盜汗、口渴、肺熱喘咳、喀血、消渴。
地榆
1.止血、涼血、收斂、清熱解毒。
2.治久痢膿血、便血、胃腸道出血、痔瘡、吐衄、燒傷、濕疹。
地蜈蚣
1.清熱解毒、消腫、退炎。
2.治諸癭、百日咳、梅毒、食慾不振、瘧疾、結核病。
地膚子
1.清濕熱、利尿通淋、抗真菌。
2.小便不利、短赤熱痛、瘡疥、陰道炎、皮膚風熱丹腫。
地龍
1.清熱、鎮痙、定喘、降壓、利尿、活絡。
2.治支氣管哮喘、高血壓、高熱煩燥、半身不遂、跌打損傷。
有骨消
1.解熱、消腫、解毒、利尿、拔膿生肌。
2.治四肢風濕疼痛、神經炎、牙痛、無名腫毒、爛腳瘡癤。
百合
1.味甘、性平。
2.能補中益氣、安定心膽,也有益志及滋補五臟和利大小便的
功效。
3.治乾咳久咳、肺病吐血、肺癰、虛煩驚悸、神經衰弱。
百部
1.潤肺、止咳、殺蟲。
2.抗結核、鎮咳、抗菌、久嗽、蛔蟲、蟯蟲、滅虱。
竹茹
1.甘、涼,有益胃和膽的經脈。
2.能清熱涼血、化痰止咳,治噁逆嘔吐、咳喘、吐血、鼻血、
崩漏、和胎動。
3.對胃寒所致嘔吐、痙攣,不宜用竹茹,否則會加重其寒痛。
米
1.氣味苦、性溫、無毒。
2.能補中益氣、暖脾胃、止虛寒、消渴及止瀉。
羊藿(淫隱藿)
1.興奮性機能、補肝腎、助陽益精、祛風除濕、補腰膝。
2.治腎陽不足、陽痿、小便頻數。
肉桂
1.味甘而辛、性大熱,能夠峻補氣血、強化體能、健胃整腸、溫
中逐寒,對身體虛弱及年長者有補養效果。
2.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腸胃蠕動及增強抵抗力,。
肉蓯蓉
1.味甘、性溫。
2.滋補腎臟、潤燥滑腸、行氣通便,有養精血的功效。
艾
1.生艾絞汁有止血、鎮痛、止瀉等功能。
2.乾燥葉對子宮出血、感冒、咳嗽、痔瘡有效,加入浴劑可改善
敏感性皮膚及腰痛。
艾葉
1.溫經止血、散寒除濕鎮痛、健胃、理氣安胎、暖子宮。
2.治胎動不安、虛寒腹痛、崩漏、月經過多、瘡瘍疥癬“直腸出
血、久痢。
佛手
1.味苦、性溫。
2.佛手能除胸中痰水、舒肝行氣,平肝與胃的脹氣疼痛。
何首烏
1.性微溫,有一點苦澀,據滋補調養作用。
2.對治療腰痛、肝臟滋養、氣血補養有顯著功效,可增強肝臟
疏泄體內毒素的功能。
吧參
1.益氣、補脾胃。
2.治胃潰瘍、胃出血、胃寒、胃腸虛弱、氣虛透明痰飲。
吳茱萸
1.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健胃、鎮痛。
2.治嘔逆吞酸、厥陰頭痛、疝痛、胃冷吐瀉。
希薟草(豨薟草)
1.祛風除濕、通利筋骨、鎮痛。
2.風濕痺痛、四肢麻痺、腰膝無力、筋骨冷痛、半身不遂、痛風。
旱蓮草
1.止血涼血、滋補肝腎。
2.體力衰弱、頭昏目眩、耳鳴、白髮、血痢、尿血、便血、鼻衄
、皮膚過敏。
杏仁
1.味甘苦、性溫、有少許毒性。
2.有宣肺和潤燥功能。
3.對中樞神經有鎮靜的功能,是故不能食用過量。
杜仲
1.味辛、性平、無毒。
2.能潤肝燥,即可調護高血壓症狀、舒張血管及增強腎上腺皮質
素的功能。
3.有強壯筋骨、去濕利水、滋補肝腎的功效。
4.有治療膝蓋骨的疼痛,還有安胎、治療產後疾病及補虛勞的功能。
沙參(北沙參)
1.甘苦、微寒味淡,能補益肺、脾經脈,輔助肝、腎。
2.有養陰清肺、祛痰止咳,治久咳肺痿、勞咳痰血、發燒口渴、慢
性支氣管炎的效果。
3.熱咳可以用沙參清肺火,但是感受風寒咳嗽、肺骨虛寒者則不宜
以沙參治療。
沈香
1.行氣溫中、降逆平喘、墜痰涎。
2.治嘔吐呃逆、心腹痛、大腸氣滯、腰膝虛冷、胸膈痞塞。
決明子(草決明)
1.可明目、通便、降血壓,亦是一種營養強化的利尿劑。
2.性平、味鹹、無毒,較適合體質燥熱者。
沒藥
1.散血去瘀、消腫定痛、通經、健胃。
2.跌打損痛。關節腫痛、心腹諸痛、經閉、內傷出血、扭傷、惡瘡。
參考資料
http://www.webhospital.org.tw/eat/china/chi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