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誰可以給我美國第一個總統-華盛頓的資料?越多越好
謝謝
第一任美國總統
一個隨時備戰的國家,才可能獲得和平社會。
--喬治.華盛頓
首任總統,責任深遠
一七八九年四月三十日,喬治‧華盛頓宣誓就職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總統。那天凌晨時分,許多紐約市民被十三響清澈嘹亮的禮炮聲吵醒,大家都知道這些禮炮鳴響的重大意義,因此都興奮雀躍的迎接這陣喧鬧。
當時五十七歲的華盛頓,深知自己今後的責任深遠。華盛頓任陸軍將領時,即為美國獨立革命的表徵,他曾經排除萬難,率領美國度過坎坷歲月,促使美國邁向獨立、民主、自由的社會體制。許多美國人民認為,出身將領的華盛頓,具有威武莊重的儀表與英明睿智的領導才幹,是帶領美國這個新興國家走向繁榮富裕的最佳人選。由於首任總統所能依憑的只有嶄新的美國憲法,因此華盛頓剛上任時,雖然深受國民尊崇愛戴,卻仍有一絲前途茫茫的感慨。
華盛頓在就職典禮上發表演說,鼓勵每位美國人民追求自由與幸福,政府的存在是為了領導人民走向富庶安定的社會,因此政府訂定決策之前必須聽取民眾的意見。成千上萬的民眾聆聽演講之後,感動得熱淚盈眶。
出身地主之家
喬治‧華盛頓生於一七三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在維吉尼亞州的西摩蘭郡(Westmoreland County)出世。其父是經營煙草農場的地主,在維吉尼亞州擁有一座佔地兩百六十畝的農場。少年時代,喬治‧華盛頓經常騎馬在農場附近的小山丘徜徉。年事稍長後,協助父親在森林裡獵捕花鹿,也常幫忙砍伐木柴。
雖然相傳華盛頓小時候曾砍下櫻桃樹,然後誠實的向父親認錯,但是許多美國歷史學家都認為這個故事純屬虛構,其意義只在宣揚華盛頓的誠實正直。兒時,華盛頓由家庭老師教導閱讀、寫作和算術。華盛頓的父母非常注重待人接物的道理,這對他日後的人格塑造和事業發展頗有助益。華盛頓成年後,常在碧綠如茵的起伏山坡上,與當地富紳一起賽馬打獵,也經常參加豪華的宮廷舞會,很快就成為一位風度翩翩的瀟灑紳士。
十六歲那年,華盛頓受雇為土地測量員的助手,在叢林裡穿梭來往,深刻體會到拓荒生活的艱辛。他把賺的錢都拿來購買土地。
一七五一年秋季,華盛頓的哥哥罹患肺病,經友人介紹,由華盛頓陪同,到氣候溫暖、陽光充足的西印度群島療養。一段時日後,其兄之病情未見好轉,反而是華盛頓感染了天花。雖然幸運的碰到醫術高明的藍納漢醫師細心看顧,得以治癒存活,但是臉上卻留下許多疤痕。
數月後,其兄病逝,華盛頓在哀慟之餘,決心追隨哥哥的事業目標,加入其生前引以為榮的軍伍生涯。二十歲時,華盛頓已官拜陸軍少校。
華盛頓身高六呎二吋,頭髮紅褐,眼珠灰藍,神態英勇威武,頗受上級賞識。一七五三年,維吉尼亞州的商人對於法國軍隊的騷擾時有抱怨,維吉尼亞州的副州長派遣華盛頓長途跋涉五百哩路,到法軍駐守的勒福堡(Fort LeBoeuf)搜集情報,並且向法軍提出警告。他帶領六位士兵順利達成此項任務,回到軍中,獲升中校。
兩年後,法軍聯合印地安人與美軍作戰,華盛頓率領軍隊出生入死,在槍林彈雨中奮戰三年之久。一七五八年,英國派兵援助,合力把法軍擊潰,維吉尼亞州始告安定。華盛頓以二十六歲之齡退役,回到故鄉改任公務員。
當上美國總統(二)
參與公職
一七五九年,華盛頓與瑪莎(Martha Dandridge Custis)結婚。小巧玲瓏的瑪莎是一位已有兩個孩子的富孀,她帶給華盛頓一大筆錢財和房地產。她的性格溫順體貼、精明能幹,使急躁易怒的華盛頓逐漸變得穩重冷靜。
婚後,華盛頓膺選維吉尼亞州的下院議員,每年議會休假期間,他就在自己的農場上種植五穀蔬果。華盛頓深愛田園生活的安謐,為農莊取名「佛農山莊」(Mount Vernon),每天凌晨即起,騎馬巡視廣大的農場,指揮黑奴看管龐大的煙草園。不久,他更大量種植小麥與玉米,並雇用黑奴在農場內飼養雞、鴨和牛、豬,亦有專門捕魚的工人,定期在波多馬克河(Potomac)上撒網捕魚,還有一些黑奴專事紡織和縫製衣物,供應衣食給華盛頓所擁有的莊園使用。華盛頓夫婦經常在自家的華宅舉辦奢侈晚宴,邀請達官貴人到家中飲酒聚餐,談笑作樂。
一七六七年,英王喬治三世為了籌措之前與法軍作戰所耗損的巨額費用,國會決定向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徵收關稅。殖民地各州人民為此深感不滿,認為國會逕自表決通過,罔顧殖民地人民權益,因此發起一項口號:「若是英國國會沒有殖民地代表,殖民地人民就拒絕付稅。」
一七六九年,華盛頓毅然參與反對英國貨物進口的活動,抵制行動延續數年之久。一七七三年,有一群偽裝成印地安人的麻薩諸塞州居民,在波士頓海港將一艘商船上裝載的英國茶葉包裹全部拋入海中,以表達拒絕付稅的抗議,此即著名的波士頓茶葉事件(Boston Tea Party)。華盛頓對這些人的愛國情操擊節讚賞,呼籲殖民地人民要加強國防,因為英國政府遲早會追究,並施以無情的撻伐。
一七七四年九月,華盛頓代表維吉尼亞州到費城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 (Continental Congress),十三州的代表齊聚一堂,討論如何應付英國的威脅。一七七五年六月,與會代表一致推舉華盛頓擔任「大陸聯軍」總司令。
成為「大陸聯軍」總司令
華盛頓上任後,辛勤培訓士兵,加強他們的防衛力量,同時也耐心等候武器和糧食的支援。數月後,有六十座大炮運至前線,華盛頓與他的幕僚興奮地洽商動兵計劃。
一七七六年三月四日深夜,美軍在波士頓山坡上嚴密佈署,把整個城用大炮和士兵層層圍住。凌晨時分,英軍一覺睡醒,才驚訝於美軍備戰能力的強大。數天後,英國統帥豪威(William Howe)將軍決定帶領英國士兵乘船離開波士頓港。波士頓的軍隊和市民立刻在街頭巷尾歡呼慶祝這次「不流血勝利」。
然而,華盛頓並未因此而鬆懈下來,他預測這批英軍會轉往紐約市,因此在四月中旬帶領軍隊駐守紐約。七月四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美國上下一心爭取獨立自主,期盼永遠脫離英國統治。
七月十二日,一百五十艘英國軍艦載著兩萬名英國士兵和一萬名德國傭兵,在紐約港上岸。華盛頓帶領的美軍人數是兩萬三千名左右。頭兩個月,美軍頻打敗仗,加上經常有怯懦氣餒的逃兵打擊軍心士氣,人數日趨減少。然而,華盛頓下定決心奮戰到底,遂於十二月初,帶領軍隊穿越德拉瓦河,隱藏在賓夕凡尼亞的叢林中備戰。英軍為自己的軍力壯大而沾沾自喜,軍隊中的士兵們成天喝酒打牌,快樂逍遙的準備過聖誕節。華盛頓是務農出身的將軍,卻能擬出周全縝密的戰略計劃,決定孤注一擲,在冰天雪地的氣候下,對駐紮在穿登(Trenton)的鬆懈英軍展開大突擊。
當上美國總統(三)
一七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破曉時分,華盛頓率領兩千五百名士兵,把英軍打得落花流水,不少英國士兵逃進叢林藏身,卻訝異的發現自己仍被美軍圍攻,留在軍營的士兵則被迫投降。在這場名留青史的「穿登之役」中,美軍只有四人受傷,這次意外的勝利,使華盛頓聲名大噪。
一七七七年十月,華盛頓再度帶兵在費城與英軍作戰,八個月之後,英國將領克林登與一萬兩千名英軍退出費城,轉往紐約市,華盛頓下令追擊,絲毫不放過打擊英國軍隊的機會。不料,美軍開始接二連三的嚐到敗仗的滋味。一七八一年夏季,法國派兵支援,九千名美軍加上七千八百名法軍,浩浩蕩蕩的向駐紮紐約市的英軍進攻,雙方在約克城(Yorktown)交戰。十月十九日上午,英國的康華利(Cornwallis)將軍舉白旗向聯軍投降,英軍紛紛丟棄武器,逃離約克城。
英軍在「約克城戰役」敗北,使英國政府感到大勢已去。美國指派富蘭克林、亞當斯和詹傑,赴巴黎與英國外交官員舉行和平談判,一七八三年,雙方簽訂巴黎條約,英國承認北美十三州獨立,華盛頓帶領軍隊進駐紐約市。
太平盛世來臨,士兵突然失去工作,也沒有薪資,因而對政府憤恨不平,群起抗爭,揚言欲推翻國會,奪取政權。華盛頓將軍獲知後,召集全體士兵,訓勉他們必須團結一心,為美國求取福祉,然後從口袋掏出一封國會議員寫給士兵們的信函,答應盡快改善退伍軍人的生活。他一面高聲朗讀此信,一面不時停下來戴上老花眼鏡,他語重心長的說:「諸位要原諒我。在軍中與各位一起服務這些年,我不但頭髮變灰,眼睛也快瞎了。」原先怒氣沖天的士兵,想到華盛頓帶兵打仗的任重道遠和高尚的愛國情操,紛紛低頭沉思,也有些人眼眶濕潤,感動得不再重提政變計畫,決定團結一致為美國的富強而努力。
華盛頓退役後,回到佛農山莊,家中常有畫家來訪,想繪製這位革命英雄的畫像。那時,他的頭髮往後梳,綁成一條辮子,鼻樑挺直、雙眼清澈。這時華盛頓的牙齒幾乎都已掉光,所以他的每幅畫像都是雙唇緊抿,神情嚴肅。在那個年代,一般人若是牙疼或有蛀牙,便立刻連根拔除。華盛頓的牙齒幾乎全被拔光,還曾戴用河馬的長牙所特製的假牙。
膺選美國第一任總統
退伍之後,華盛頓眼看國會的權力日益消弱,將無法統理十三州的繁雜事務,遂向政府建議訂定更有力的法律,促使各州團結一心,為美國前途效力。一七八七年九月,華盛頓代表維吉尼亞州,與其他各州的代表一起參加制憲會議,這些代表就是美國人民所尊稱的「開國元老」(Founding Fathers)。這次重要會議訂立了美國政府結構組織的憲法條文,會中遇到意見分歧的情形時,就暫定日後擇期修改或增補條文。全體開國元老根據聯邦憲法,一致同意推舉華盛頓為第一任總統人選。一七八八年六月,華盛頓在老家佛農山莊接受禮炮致敬。美國境內大街小巷、家家戶戶,都慶祝美國立憲和民主政府的成立。自此之後,美國不再跟隨英國的國王與貴族制度,而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政治體系,這在當時乃世界首創的政治型態。
當上美國總統(四)
次月,美國聯邦政府誕生,美國國民開始投票選舉國會議員。各州選出兩位參議員,並依人口比例決定眾議員人數。一七八九年二月,全體選舉人一致選舉華盛頓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亞當斯為副總統。
一七八九年四月三十日,華盛頓在臨時首都紐約市參加就職典禮。他戰戰兢兢的接下人民交託給他的領導任務,聘雇三百五十名員工,協助他推動政府各項措施,並在波多馬克河河畔挑選一塊沼澤地,做為政府所在地,興建行政辦公大樓,這塊區域稱為華盛頓聯邦城或哥倫比亞特區。此項浩大工程費時十年,至一八○○年才告完工。大興土木期間,聯邦政府暫時設在賓夕凡尼亞州的費城。
「人權法案」通過
一七九一年,國會通過十條憲法增補條文,即日後所謂的「人權法案」(Bill of Rights)。這些條文旨在保障美國人民的基本自由權,包括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與宗教自由。
第一屆總統任期屆滿時,華盛頓計畫退休返鄉,然而,當時勢力最大的聯邦黨和共和黨兩大政黨皆懇請他再留任四年,以團結人心。華盛頓勉為其難的接受提名,並獲得全數選舉人票,順利當選連任,於一七九三年三月四日,再度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六十一歲的華盛頓再度擔負建國重任。
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平民、農夫和商人起而將國王路易十六逮捕入獄,全國人民極力爭取自由,不願受富豪貴族階級統治。許多美國人民認為「法國大革命」與「美國獨立革命」之意義雷同,亦認為法國即將效法美國,邁向民主政體。
時至一七九三年,歐洲戰亂頻傳。法王路易十六遭斬首,法國境內大亂,英王喬治三世深恐英國人民起而效法,遂向法國宣戰。法國派遣特使到美國,要求美國派兵支援法國。華盛頓不願得罪英國,決定採取中立態度,美國遂得以不受戰事騷擾,而發展成欣欣向榮的國家。
許多人認為華盛頓讓美國安然度過草創時期,逐步走向繁榮,因此希望他終生擔任總統,然而,華盛頓於一七九六年九月,在費城報紙上公開發表一篇「告別政壇」的文章,文中除了呼籲維護美國的和平正義,也正式宣布他任期屆滿後將會退休。
那年冬天,副總統亞當斯膺選第二任總統,傑佛遜是副總統。一七九七年三月四日,華盛頓參加過新任總統的就職典禮後,回到故鄉佛農山莊,在那裡快樂的安享餘年。
一七九九年十二月,華盛頓在一個嚴寒的冬日騎馬在農場上漫步,忽然傾盆大雨,他在暴風雨中渾身溼透,顫抖著回到家中,翌日即臥床不起,全身虛弱不堪。醫生們束手無策,拖延數日後,於十二月十四日病逝,埋葬在他摯愛的佛農山莊,享年六十七歲。
今日,赴維吉尼亞州威廉斯堡參觀的人,舉目所見,是現代化的城市,與一七五九年喬治‧華盛頓剛開始在此參與公職的那段時期,有全然不同的風貌。但是,人們依舊不禁好奇追思,十八世紀的社會環境,是如何強烈影響了這位美國國父的心思意念,使他成為美國第一位令民眾肅然起敬的革命英雄、第一位為美國和平擘劃藍圖的政治家,也是全美國人民尊崇的第一位美國總統
參考資料
http://www.ylib.com/heart/part1-008.asp